400 999 8805

【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悟初心 | 党史知识(11月22日-11月28日)

2021-12-02


重要论述

2019年11月22日

习近平在会见出席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外方代表时指出,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重大命题。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独立的创新中心,或独享创新成果。创新成果应惠及全球,而不应成为埋在山洞里的宝藏。中美等国都是创新大国,中国愿意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展创新合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他强调,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历史上四大发明曾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而是奋力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得到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正确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中国人民充满高度自信,将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我们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这个梦绝不是“霸权梦”。我们没有准备去取代谁,只不过是让中国恢复应有的尊严和地位。我们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我们不会在世界上颐指气使,而是继续秉持“和而不同”的传统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合作。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既大胆创新,又摸着石头过河,越是面临阻力,越是迎难而上,加大开放。我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2015年11月2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运用,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发展我国经济提出了独创性的观点,如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提出统筹兼顾、注意综合平衡,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等重要观点。这些都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

他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对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升华,是对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要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2020年11月24日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他强调,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他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新形势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继续学先进赶先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尊重劳模、关爱劳模,完善劳模政策,推动更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竞相涌现。全社会要崇尚劳动、见贤思齐,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他强调,要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实现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要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

1928年11月25日

毛泽东以中共红四军前委名义写报告给中央,进一步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得出中国红色政权能够继续存在和发展的结论。这篇报告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起,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指明了方向。报告指出: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在于有买办豪绅阶级间的不断的分裂和战争。只要这个分裂和战争是继续的,则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也将是能够继续的。它的存在和发展,还需要具备下列条件:有很好的群众;有很好的党;有相当力量的红军;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关于割据地区的战略问题,报告根据中国特殊情况提出新的战略:在统治阶级内部发生破裂时期,我们的战略可以比较地冒进;在统治阶级政权比较稳定的时期,我们的战略必须是逐渐地推进的。湘赣边界割据的具体策略是: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造成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军队的武装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弱的江西取攻势;用大力经营永新,创造群众的割据,布置长期斗争;集中红军相机迎击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报告对湘赣边界的军事问题、土地问题、政权问题和党的组织问题分别进行了具体论述,阐明了党的领导、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之间的密切关系,其中涉及到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许多基本问题,如土地革命中如何争取中间阶级的问题,政权建设中如何推行民主制度的问题,建党问题上如何纠正非无产阶级思想的问题。报告特别强调: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这篇报告以《井冈山的斗争》为题,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2019年11月26日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逻辑一脉相承、理论逻辑相互支撑、实践逻辑环环相扣,目标指向一以贯之,重大部署接续递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不仅系统集成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而且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勾勒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要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增强以改革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自觉性,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排查梳理已经部署各项改革任务的完成情况,又要把四中全会部署的重要举措及时纳入工作日程,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进行研究和部署,实现改革举措的有机衔接、融会贯通,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他强调,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要高度重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

1935年11月28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联名发布《抗日救国宣言》。《宣言》提出:不论任何政治派别,任何武装队伍,任何社会团体,任何个人类别,只要他们愿意抗日反蒋者,我们不但愿意同他们订立抗日反蒋的作战协定,而且愿意更进一步地同他们组织抗日联军与国防政府。《宣言》并提出这个抗日联军与国防政府应有的十大纲领,主要包括:没收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财产作抗日的经费;没收一切卖国贼及汉奸的财产救济灾民及难民;废除一切苛捐杂税,发展工商业;发薪发饷,改良工人、士兵及教职员的生活;发展教育,救济失学的学生;实现民主权利,释放所有的政治犯;发展生产技术,救济失业的知识分子;对中国抗日的民族运动表示同情、赞助或守善意中立的民族或国家,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此前,十一月中旬,张浩(林育英)受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遣到达瓦窑堡,带来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和《八一宣言》的内容。这篇宣言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一卷。

党史回眸

1926年11月22日至12月16日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七次扩大全会,讨论中国革命问题。斯大林在会上作《论中国革命前途》的报告。根据这一报告,全会通过《关于中国问题决议案》,着重指出:帝国主义已采取分化革命阵营的新策略,大资产阶级将不可避免地脱离革命;目前,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的发展重点是土地革命;中国革命的前途有可能向非资本主义即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无产阶级应竭力争取革命的领导权;革命军队是中国革命极重要的因素,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2013年11月23日

中国政府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并发布航空器识别规则公告和识别区示意图。当日,中国空军在识别区内进行首次空中巡逻。

1953年11月24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加强干部管理工作的决定》,对党管干部原则作出明确规定。

1991年11月25日-29日

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要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

1943年11月26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召开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同时举办了生产展览会。会议期间,毛泽东作《组织起来》的讲演。在军民大生产运动中,各抗日根据地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有些游击区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创造了“劳力和武力相结合”的新的斗争形式。同时,在大生产运动中,出现了实行生产劳动的初步合作的互助组、变工队等组织形式。毛泽东指出,组织起来是农民由穷变富的必由之路。解放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战胜了日、伪、顽对解放区的进攻和封锁造成的严重困难,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

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湘江之战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突破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2014年11月28日-29日

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讲话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主编:马馨月

责编:李登峰

整理:张芮颖

摘自:共产党员网